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用户在你的网站的某个列表页滑动浏览了100条数据,点进详情页后返回,却发现列表又回到了顶部——这种体验像极了“看电视手滑按到了退出,重新打开却得从头看广告”。问题的根源在于组件频繁销毁与重建
2025年07月06日
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:用户在你的网站的某个列表页滑动浏览了100条数据,点进详情页后返回,却发现列表又回到了顶部——这种体验像极了“看电视手滑按到了退出,重新打开却得从头看广告”。问题的根源在于组件频繁销毁与重建
2025年07月06日
对于移动设备来说,一般都提供了无线网卡,可以在需要时连接无线网络,这时候就可以获取相关的无线网络信息,比如热点名称、连接频段、链接速度、IP地址、MAC地址等,鸿蒙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无线网络管理API,可以轻松获取相关WIFI信息。
2025年07月06日
在Vue项目中,以下是我在生产环境中实践过且用户反馈较好的性能优化方案,整理为分类要点:
1. 代码分割与懒加载
2025年07月06日
各位Vuer请注意!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瞬间?
用v-for渲染1000条数据时浏览器卡成PPT
祖传组件臃肿到连原作者都不敢修改
明明用了Vue3却写着Vue2的代码
2025年07月06日
移动设备一般都具备移动网络和无线WIFI的连接能力,有些还可以接入有线以太网,这些网络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,在网络切换过程中,伴随着网络状态的变化,比如网卡名称、IP地址、上传下载能力等等,鸿蒙提供了网络状态变化的监测api,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捕获状态的改变。
2025年07月06日
WebSocket协议最初于2011年通过RFC 6455完成了标准定义,后来又通过RFC 7936、RFC 8307、RFC 8441等标准对协议进行了完善。WebSocket位于网络分层模型的应用层,是建立在TCP之上的双向通讯协议,可以在一个TCP连接上进行全双工通信;和HTTP不同的是,WebSocket通讯需要服务端和客户端先通过握手连接,连接成功后才能相互通信。
2025年07月06日
性能优化是一个广泛的领域,本节聚焦于UI性能方面的两大核心问题:“慢” 与 “卡”。例如,在应用启动过程中,从用户点击应用图标开始,到应用首页完全加载呈现,这一过程若耗时过长,会极大地降低用户体验。此外,在用户与应用进行交互时,如点击按钮后,应用的响应迟缓,同样会对用户体验造成严重影响,这些都是 “慢” 的具体表现。而 “卡” 则主要与UI渲染紧密相关。目前,一般的渲染帧率可达120帧左右,即大约每八点几毫秒就需要完成一帧的渲染。若应用性能欠佳,一帧内需要处理的任务过多,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传递至渲染进程,便会出现丢帧现象。少量丢帧时,用户或许难以察觉,但当丢帧数量较多时,用户便会明显感受到卡顿,这种情况在视频类应用或实时交互类应用(如游戏、在线视频等)中表现得尤为突出,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。
2025年07月06日
继续先放一下效果图
然后继续上一篇文章的内容,上一次我们讲到如何去获取每个人名字的第一个字,接下来讲一下如何设置每个名字之前的那个圆的背景色
先放一下代码:
```javascri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