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常收到家长的吐槽,说辅导孩子作业简直像打一场艰难的仗。孩子一会儿要喝水,一会儿要上厕所,原本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,能硬生生拖到两三个小时。看着孩子磨磨蹭蹭,家长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可孩子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,最后亲子关系也变得很紧张。这样的场景,很多家长都有同感。
其实,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和他们专注力的发展特点有关。在教学过程中,我发现3 - 8岁孩子的专注力是逐步发展的。3 - 4岁的孩子,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;5 - 7岁能稍微长一些;8岁以上就更长了。就拿我班上的小明来说,刚上一年级时,写作业根本坐不住,没几分钟就开始东张西望。后来我了解到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是正常现象。我们得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,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专注力。
既然了解了孩子专注力的发展特点,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呢?接下来,我就给大家分享4类家庭可以操作的时间管理神器。
首先是沙漏。沙漏是个很好的工具,能让孩子直观地看到时间是怎么流逝的。我给孩子准备了一个5分钟的沙漏,在孩子写生字时,把它倒过来,告诉孩子在沙子漏完之前,尽量多写几个生字。孩子会一直盯着沙漏,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。而且沙漏有不同的时间规格,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选。
有了沙漏,再搭配上任务卡就更好了。我把孩子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写在卡片上,像读绘本、练口算、整理书包这些。孩子每完成一项,就在卡片上打个勾。这样孩子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完成任务后也会有成就感。我还会和孩子一起装饰这些任务卡,让它们变得更有趣。
除了沙漏和任务卡,贴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贴纸对孩子很有吸引力,我制定了一个规则,孩子每专注完成一项任务,就可以得到一张贴纸。等贴纸积累到一定数量,孩子就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小礼物,像一本漫画书或者一个小玩具。这样能激励孩子更专注地完成任务。
最后一个神器是亲子自制的计时器。我和孩子一起用废旧的纸盒做了一个简易的计时器。在纸盒上画上刻度,用一根指针来表示时间。我们还在纸盒上贴上孩子喜欢的卡通贴纸,让计时器变得更可爱。在孩子做作业时,调好时间,指针转动,孩子会更有时间观念。
有了这些时间管理神器,具体该怎么在不同场景中使用呢?下面我就来说说。
在作业场景中,我会先和孩子一起用任务卡规划好作业内容,然后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沙漏。比如做数学口算题,用10分钟的沙漏;写作文就用20分钟的沙漏。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,我会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反馈,像“我看到你刚才写生字时眼睛一直看本子,很专注”,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为是正确的。
阅读场景里,我会让孩子用贴纸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。每读完一页,就贴一张贴纸。还会用亲子自制的计时器设定阅读时间,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专注阅读。读完后,和孩子一起分享书中的内容,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兴趣班场景中,我会让孩子用任务卡规划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,比如带好绘画工具、舞蹈鞋等。用沙漏来控制准备时间,避免孩子拖拉。在孩子上课过程中,我也会鼓励孩子专注听讲,回来后和我分享上课学到的东西。
虽然有了好的方法和工具,但在实际操作中,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。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常见错误。
一是家长代劳。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事慢,就忍不住帮忙。比如孩子整理书包慢,家长直接帮孩子整理好了。这样孩子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,也不会有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。
二是过度奖励。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任务,会给孩子很多物质奖励。时间长了,孩子做事情就只是为了得到奖励,而不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责任感。
三是打扰孩子。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时,家长不要去打扰。比如孩子在搭积木,家长一会儿问孩子饿不饿,一会儿让孩子喝水,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。
我相信,通过游戏化的时间管理方法,把握好关键点,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提高专注力,变得更加自律和自主。就像我班上的小明,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,现在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,家长也不用再为辅导作业而发愁了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