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线挠率 τ:一条三维曲线“离不离得开平面”的度量,公式就是 (r′×r″)·r''' / κ^2。
联络挠率 T:一个联络“扭不扭曲”的度量,定义为 Γ 的反对称部分,决定平行移动是否“旋转”。
二者同名不同义,做题、读论文时先看清上下文是“曲线”还是“联络”。
容易混淆的场景:
A. 空间曲线的挠率 τ(t) —— 描述“曲线偏离平面”的程度;
B. 微分几何里联络的挠率张量 T —— 描述“平行移动时是否产生无穷小旋转”。
A. 空间曲线的挠率 τ(t)
1. 直观意义
把一条三维曲线 r(t) 投影到密切平面(osculating plane)上,如果曲线始终躺在该平面内,则 τ=0;一旦开始“螺旋上升”,τ≠0,其符号给出螺旋方向(右手/左手)。
2. 定义式
给定弧长参数 s(|r′(s)|=1),有正交标架 {T,N,B}:
T = r′(s) (切向量)
N = T′/|T′| (主法向量)
B = T×N (副法向量)
挠率 τ(s) 由 Frenet-Serret 方程给出:
B′(s) = -τ(s) N(s)
即:副法向量的变化率就是“平面倾斜的角速度”乘上主法向量。
3. 参数 t 任意时的实用公式
若曲线以任意参数 t 给出 r(t),则
τ(t) = (r′(t) × r″(t)) · r'''(t) / |r′(t) × r″(t)|^2
分母是曲率 κ(t) 的平方乘 |r′|,所以公式也可写成
τ = (r′, r″, r''') / κ^2 |r′|
其中 ( , , ) 表示标量三重积。
4. 例子
圆:τ = 0(始终在同一平面)。
圆柱螺旋 r(t)=(a cos t, a sin t, bt)
κ = a/(a^2+b^2), τ = b/(a^2+b^2)
读法:b 越大(螺距越陡),τ 越大。
5. 物理/工程读法
DNA 双螺旋:τ 给出每上升一单位长度“扭转角”。
机器人轨迹规划:τ 与导线的“机械扭转”直接相关。
B. 联络的挠率张量 T
1. 出现场景
在 n 维流形上给定一个仿射联络 ,不一定是对称的。挠率张量定义为
T(X,Y) = X Y - Y X - [X,Y]
其中 X,Y 是向量场,[X,Y] 是李括号。
分量形式:
几何意义
量度无穷小平行四边形闭合失败:把两个坐标方向上的无穷小向量先沿对方平行移动,所得端点的坐标差正比于 T^{i}_{jk}。
与联络的关系
若联络 Γ^{i}_{jk} 对称于下指标(即 Γ^{i}_{jk} = Γ^{i}_{kj}),则挠率为零;
黎曼几何默认 无挠( T=0),而Cartan 几何、弦理论、有挠引力中 T ≠ 0。
2. 几何意义
取无穷小平行四边形,若 T≠0,则沿不同顺序平行移动得到的“缺口”不是零,而是一个与 T 成正比的无穷小向量。
在黎曼几何里通常要求联络无挠(Γ^i{jk}=Γ^i{kj}),即 Levi-Civita 联络。但广义相对论里如果考虑“有挠引力”(Einstein-Cartan 理论),T 与自旋密度耦合。
3. 二维曲面特例
对于曲面嵌入 R^3,若采用 Levi-Civita 联络,则 T=0;若故意引入非对称联络,T 描述“切平面内部的小旋转”。
C. 应用的不同
曲线挠率 τ 是“运动学量”,刻画三维轨迹的局部螺旋度;联络挠率 T 是“几何-场论量”,刻画时空或介质中“平行移动是否自带微小旋转”。
曲线挠率 τ 的物理应用——“三维轨迹的螺旋计”
1. 经典质点力学
粒子轨迹 r(t) 的 τ(t) 直接给出瞬时“螺旋角速度”:
其中 κ 为曲率,v 为速率。
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 B 中的螺旋线:
κ = (qB sinθ)/(m v), τ = (qB cosθ)/(m v)
实验上测 κ、τ 就能同时定 |B| 与入射角 θ。
2. 机械/航天工程
机器人关节路径规划:让 τ≈0 得到“平面关节轨迹”,避免额外扭转负载;
航天器再入弹道:τ 的符号决定滚转方向,影响热防护层周向热流分布。
3. 材料-生物力学
DNA 双螺旋:τ 给出每碱基对上升 0.34 nm 时的“旋转角密度”≈ 36°/0.34 nm;
钢丝绳、光纤的扭转疲劳寿命直接写成 τ 的积分阈值。
4. 图形学/视觉
三维扫描得到的离散点云,用 κ-τ 滤波可识别“刚性螺旋特征”(如钻头沟槽、螺旋楼梯扶手)。
联络挠率张量 T 的物理应用——“时空/介质的内禀扭转”
1.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
Einstein-Cartan 理论:把 T 作为独立场量,与物质自旋密度张量 S^{μνρ} 耦合
结果是“有挠无曲”时空,解释早期宇宙极高密度自旋相的涡旋结构。
扭量 (torsion) 产生的额外引力加速度:
a_torsion ≈ (c^2/2) T,可为星系旋转曲线提供不依赖暗物质的备选机制。
2. 连续介质-缺陷理论
晶体位错的连续场论:T 直接对应位错密度;
∮C T = b (伯格斯矢量)。
弹性杆宏观扭转变形:
θ′ = T_12,给出每单位长度的扭转角,与实验扭矩线性关系 M = GJ θ′。
3.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
弦/膜世界:Kalb-Ramond 场 B{μν} 的外微分给出 T;
低能有效作用量里出现 ∝ T∧T 的四费米子相互作用,可能在中微子质量机制中留下痕迹。
4. 微机电系统 (MEMS)
微梁谐振器若存在制造残余扭转,其第一阶固有频率偏移 Δf/f ≈ -(L^2/2π^2) T^2;
利用这一公式可反推工艺残余应力梯度。
对照表:一句话分清“τ vs T”的物理身份
口诀:
“曲线 τ 看轨迹,螺旋松紧一目了然;
联络 T 看平行,时空晶体暗藏旋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