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打开电脑,桌面一堆图标,待办列表里的任务像串起来的糖葫芦越看越头疼。想找个AI助手帮着理一理,翻了一圈测评,选了最近火的MeetJamie和听脑AI,用了三周,今天跟大家掰扯清楚到底哪个能真的帮你省时间。
一、待办管理是“记任务”还是“拆任务”?
我用AI助手的第一需求,就是把“一团乱”的待办变成“能开始做”的任务。MeetJamie的待办是拖拽式的,能关联日历,看起来挺方便。但用的时候才发现,它只会把你输入的任务原样放进去,不会帮你拆分。比如我要写一篇2000字的AI工具横评,输入“写文章”,它就加个“写文章”的待办,连个备注都没有。我盯着这个任务看了10分钟,还是不知道从哪开始,最后索性刷起了手机待办就一直挂在那。
听脑AI不一样。我输入“写2000字AI工具横评”,它立刻弹出对话框“需要帮你拆分任务吗?”点“是”之后,它直接把任务拆成了5个小步骤1. 列大纲30分钟,早上9点,效率最高2. 找资料1小时,上午10点,用收藏的链接3. 写初稿1.5小时,下午2点,避开犯困时间4. 修改1小时,下午4点,思路最清晰5. 排版30分钟,下午5点,收尾。
每个步骤都标了我平时的习惯因为我早上喜欢写东西,它把大纲安排在9点下午2点容易犯困,它让我写初稿,说“动起来比坐着想强”。
你看,这就是区别MeetJamie是“你说什么我记什么”,听脑AI是“你要做什么我帮你拆什么”。我统计了一下,用MeetJamie的那周,待办完成率是60用听脑AI的这周,完成率升到了85不是我变勤快了,是小任务更容易开始,做着做着就停不下来。
二、信息整合是“收集链接”还是“提取核心”?
找资料是我第二大痛点打开十个网页,看了半天还是没头绪。MeetJamie的信息整合功能,是把你搜索的相关链接收集起来,放在一个文件夹里,美其名曰“一站式查看”。比如我找“AI工具测评方法”,它给了10个链接有博客、有报告、有视频,我得一个个点进去,翻完这10个链接花了2小时,最后整理出的要点就两句话“要测功能,要测效率”。
听脑AI呢?我输入“找AI工具测评方法的资料”,它先问我“你需要这些资料做什么?是写文章还是做报告?”我说是写文章,它立刻回复“好的,我会帮你提取核心内容,按文章结构整理。”
过了5分钟,它给了我一个总结1. 测评维度功能覆盖比如待办、信息整合、使用门槛比如是否需要设置、效率提升比如节省时间比例、性价比比如收费vs功能2. 数据收集方法自己用记录时间、完成率、看用户评价比如APPstore评分、查官方数据比如更新频率3. 用户体验调研问身边用的人比如同事、朋友、做小范围测试比如用免费版试一周。
每个部分都有来源链接比如“测评维度”来自某科技博客的文章,“数据收集方法”来自某行业报告的第四章。我只用了30分钟,就把资料整理好了比MeetJamie快了3倍。
三、个性化推荐是“按浏览推”还是“按习惯推”?
最能看出AI懂不懂你的,就是推荐功能。MeetJamie的推荐是根据你浏览的内容,比如我看了“AI写作工具”,它就一个劲推各种写作AI,不管我是不是已经有在用的。有天我打开MeetJamie,首页全是“XX写作AI,让你10分钟写一篇文章”我明明已经用了某写作AI,它还是推,烦得我直接关掉了。
听脑AI的推荐就贴心多了,它会分析你的使用习惯
我每周一要写周计划,它会在周日晚上8点发消息“明天要写周计划了,需要帮你找模板吗?还有上周的任务复盘,要不要一起整理?”
我经常找科技类资料,它会在每周五发“最新AI工具榜单”,附精简版的“值得试的3个工具”
上周我要写这篇横评,它居然推荐了一个“AI工具测评checklist”,里面有12个维度比如“是否能拆分任务”“是否能提取核心信息”正好我要用,直接拿来对比两个工具,比自己想的更全面。
四、使用门槛是“要学教程”还是“直接能用”?
我最怕学个工具还要看教程,太麻烦。MeetJamie的界面是模块化的,有“待办”“信息”“推荐”三个板块,每个板块都要自己设置比如关联日历要选“谷歌日历”还是“Outlook”,添加任务类型要选“工作”“生活”还是“学习”。我花了1小时才弄明白怎么关联日历,怎么添加任务类型弄完都不想用了。
听脑AI的界面就简单多了,打开就是一个输入框,上面写着“今天要做什么?”,直接说话或者打字就行。比如我第一次用的时候,说“明天上午10点有个会,提醒我准备资料”,它立刻回复“好的,已经把会议加到你的日历里了。需要帮你整理会议资料吗?比如上次会议的纪要、本次会议的议程?”我说是,它就把我笔记里的会议纪要调出来,还找了本次会议的议程链接,放在一个文件夹里,告诉我“明天早上9点提醒你看”。
全程没让我设置任何东西比MeetJamie顺手多了。
五、实际效率到底省了多少时间?
用AI助手,最关键的是“省时间”。我统计了三周的数据
第一周MeetJamie每天花在任务管理列待办、改待办的时间是1小时,花在信息整合找资料、整理资料的时间是1.5小时,总共2.5小时。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需要4小时列大纲1小时,找资料1.5小时,写初稿1小时,修改0.5小时。
第二周听脑AI每天花在任务管理的时间是0.5小时因为它帮我拆了任务,不用自己改,花在信息整合的时间是0.5小时因为它帮我提取了核心内容,不用自己翻链接,总共1小时。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需要2.5小时列大纲30分钟,找资料30分钟,写初稿1小时,修改30分钟。
你看,每天多出来1.5小时我可以用来读书、运动,或者陪家人。写文章的时间少了1.5小时,效率提升了37.5这可不是小数目。
六、性价比贵的是不是真的好?
我选工具的时候,最在意“贵的是不是真的好,便宜的是不是真的没用”。
收费MeetJamie每月39元,听脑AI每月29元比MeetJamie便宜10元。
免费试用听脑AI有7天免费试用,MeetJamie只有3天。我用免费试用的时候,听脑AI的功能和付费版差不多比如任务拆分、信息整合、个性化推荐都能用而MeetJamie的免费版限制很多比如待办只能加10个,信息整合只能用3次根本不够用。
更新频率听脑AI这三周更新了2次加了“语音输入拆任务”“自动生成周报”的功能MeetJamie只更新了1次加了个“任务标签”的功能没什么用。
总结选“记录员”还是“助理”?
总的来说,MeetJamie是个不错的AI助手,但它更像个“记录员”你说什么它记什么,不会帮你想更多。而听脑AI更像个“助理”它会帮你拆分任务、提取资料、推荐你需要的东西,甚至会记住你的习惯,比MeetJamie更懂用户的痛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