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普插件库

jQuery插件大全与特效教程

中西文盲率差异对比:揭开西方文字缺陷,汉字果然更加友好

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量非常巨大,新词不断涌现,面对海量信息,不少人感叹自己仿佛患上了时代文盲症,令人意外的是,那些被认为“教育程度高”的西方国家,文盲率却高得惊人。

在信息时代,掌握知识反倒变得更难了吗?或许,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教育本身,而在于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文字。

而早在2015年,在西方国家就有相关的调查发现14%的成年人(约3200万人)无法正常阅读,19%的高中毕业生不识字,21%的人阅读能力低于五年级要求的水平,五年后,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,美国21%的成年人(约4300万)属于文盲或功能性文盲。”

汉字,远比你想象的强大

提到汉字,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个复杂精妙的方块字,的确相比由字母线性排列组合而成的拼音文字,汉字的结构可谓独树一帜。

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却又像一个个部件,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,形成新的意义,这种特殊的结构,让汉字拥有了很强的生命力,当新事物、新概念不断涌现时,汉字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,创造全新的单词来表达。

只要把现有的汉字重新组合,就能创造出新的意思,互联网时代,各种新词层出不穷,从“网购”到“直播”,从“元宇宙”到“Web3.0”,这些新词大多是由原有的汉字组合而成,体现了汉字强大的造词能力。

而对于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外国人来说,学汉字可不是件简单的事,他们需要抛弃原有的线性思维模式,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空间联想能力,才能理解汉字的构成和含义。

很多外国人初学汉字时,都会觉得汉字像一幅幅复杂的图画,难以理解和记忆,为了帮助外国人更好地学习汉字,语言学家们想出了很多教学方法。

就好比将汉字拆解成不同的部件,分别讲解每个部件的含义,再将它们组合起来,帮助学习者理解汉字的构成,还有一些方法,则是通过图画、动画等形式,将汉字的含义形象化、生动化,降低学习难度。

虽然学汉字挺不容易的,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觉得学汉字很重要,他们发现,学汉字不仅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,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学习水平。

根据不完整统计,中国文盲率仅3%,西方文盲率普遍10%以上,甚至“发达国家约50%的成年人无法读懂简单的句子”,那么造成中西方文盲率如此反差的原因何在?

汉字,连接你我的桥梁

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拉筹伯大学,就有一位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调查,他让学生们描述对汉字的第一印象,结果出乎意料。

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,将汉字视为一幅幅图画,而是将其形容为“复杂的线条”或“线条加符号的混合体”。

这一调查结果,揭示了拼音文字使用者和汉字使用者之间,在认知方式上的巨大差异,对于习惯了字母排列组合的拼音文字使用者来说,汉字的方块结构和复杂笔画,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
不过,这种看似复杂的结构,反而让汉字拥有了独特的魅力,每个汉字都像是一个小宇宙,里面藏着满满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故事。

学习汉字能让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,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,一对英国夫妇的经历,或许能够说明学习汉字的意义。

丈夫因为工作需要,急于掌握汉语的听说能力,因此拒绝学习汉字,只专注于听说练习,妻子在学说和听的同时,也一直坚持学习认读汉字。

一段时间后,妻子的汉语水平反而超过了丈夫,因为她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基础,能够阅读汉语材料,加深对语言的理解,听说能力也随之提升。

而丈夫由于不识汉字,学习遇到瓶颈,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学习汉字,这对夫妇的故事说明,学习汉字不仅是掌握一种书写方式,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传统文化。

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,记录了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,学习汉字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文化的窗户,能让你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和丰富多彩。

汉字,正在被世界重新发现

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发现汉字的美妙和独特之处,他们不再将汉字视为难以逾越的障碍,而是将其视为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。

美国学者理查德·西尔斯就是其中之一,中国网友都亲切地叫理查德为“汉字叔叔”,他特别喜欢汉字,觉得每个汉字都藏着独特的文化含义。

为了揭开这些密码,他花费数年时间,将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六书通》等多部汉字工具书中的古汉字扫描进电脑,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汉字字源数据库。

不仅收录了海量汉字的各种字形,还详细记录了每个汉字的起源、演变和文化内涵,这个资料库能日人们追踪汉字的发展过程,从而去了解每个汉字的背景故事,体验中国文化的丰富含义

理查德觉得,学汉字不只是为了学会一门语言,更是为了深入了解一种文化,他鼓励外国人学习汉字时,不要死记硬背,而要试着去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,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汉字的魅力。

互联网时代,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,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字系统,汉字正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与拼音文字相比,汉字具有更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和文化识别度,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,汉字能够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,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。

当然,汉字学习的难度也不容忽视,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,开发更便捷、高效的汉字学习工具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。

相信在未来,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交流的深入,汉字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,它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纽带,还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文化资产。

参考信息

解放日报 【2023-12-13】《汉字在外国学生眼中到底像什么》

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【2023-07-24】《东西问·中外对话|中国人能读懂孔子,美国人读不懂莎士比亚,原因竟是……》

环球资讯广播 《资讯有故事|美国“汉字叔叔”理查德·西尔斯:汉字不仅是中国的 更是全世界的宝贵文化》

北京大学出版社 【2022-08-09】《让外国人头疼的中文,蕴含着东方的哲学智慧》

北京日报客户端 【2024-10-10】《美国“汉字叔叔”理查德·西尔斯:研究汉字给我带来无限乐趣》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