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环球时报
近日,某高校一名在华外籍专家发文,称自己做了一个实验,测试了三位北大的中国博士生,发现他们都记不起“喷嚏”的“嚏”字怎么写,并由此推论,认为中国社会中提笔忘字的“汉字失忆症”正越来越普遍。
客观来说,这位专家所说的“提笔忘字”现象确实一定程度上存在,且特别集中在一些相对生僻、笔画较复杂的汉字。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崭新的“发现”,多年来已有不少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。早在2006年,央视某节目组的一份抽样调查就显示,超过4000人的受访者中,写字“偶尔觉得很费劲”者占48%,而28%的人表示“经常觉得很费劲”;2013年,据某机构调查显示,94.1%的受访者曾提笔忘字,其中26.8%的人经常提笔忘字。这很大程度上是电脑、手机键盘“拼音”式输入愈发普及,挤占了传统手写的出场机会、“用进废退”所导致的。因此也有一些人质疑,信息化时代“提笔写字”还是不是人类发展所必备的技能?汉字这类“拼形”文字还有什么意义?